轉貼于 永續發展政策綱領


壹、前言

二十世紀後半工業及人類活動的急遽擴張,加上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生活型態,造成環境污染、資源銳減、進而危及人類世代的生存與發展。1987 年聯合國第42 屆大會中,「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提出永續發展的理念,並將「永續發展」一詞定義為:「能夠滿足當代的需要,且不致危害到未來世代滿足其需要的發展」

1992 年 6 月,聯合國於巴西里約召開「地球高峰會」,邀請一百多個國家元首出席,其間通過「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二十一世紀議程」等重要文件,並簽署「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及「生物多樣性公約」。其中「二十一世紀議程」呼籲各國制訂永續發展政策,鼓勵國際合作,加強夥伴關係,共謀全人類的福祉。1993 年 1 月聯合國設置「永續發展委員會」,協助及監督各國推動永續發展工作。

「世界貿易組織」於 1995 年成立後,大力推動貿易自由化,加速全球化的腳步,加上網際網路的普及,資金、人才、技術及商品在國際間快速移動,產品生命週期亦快速短縮,此現象影響了全球包括我國的經濟與社會結構,亦影響了永續發展的推動方式與成效。1996 年 1 月聯合國發表「永續發展指標系統」,鼓勵各國擬定適合國情之指標系統,具體檢視國家的永續發展推動成效。

2002 年 9 月,聯合國再邀請各國元首至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永續發展世界高峰會議」,檢討「地球高峰會」後十年之全球永續發展推動成效,並發表「聯合國永續發展行動計畫」及「約翰尼斯堡永續發展宣言」,呼籲各國以行動共同落實人類的永續發展。2008 年金融風暴席捲球全球,重創了國際的經濟及社會體系,亦嚴正的考驗人類追求永續發展的決心與方向。

我國近半世紀的發展,從農業經濟轉型為工業經濟;再由勞力密集的工業時代經濟,轉型為技術密集的資訊時代經濟,此一歷程實已成為開發中國家的典範。這樣的經濟發展不僅大幅提高國民生活水準,也建立了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但是,深入探討後卻也發現,提昇國際競爭力的過程裡,由於環境負荷的失衡,影響了國家的永續發展。因此,如何於持續維持經濟活力與競爭力中,確保自然資源與環境品質,維護國人健康與文化資源,提昇社會和諧與福祉,使國家發展符合永續發展原則,實為二十一世紀的我國重要課題。

臺灣地區屬海島型生態環境,地狹人稠,山地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二,雨量的區域性與季節性分佈不均,加上高度的經濟開發所帶來的環境負荷,比世界其他地區沉重,因此,需對自然環境資源,如土壤、森林、地表水及地下水等善加珍惜與保護,做好具永續發展精神的國土計畫,以防止破壞生態系、山坡地水土流失、地層下陷、海岸不當侵蝕及失衡發展的發生。對國土的利用,需有前瞻和宏觀性的思考,尤其需考慮島嶼性生態系統的脆弱性:破壞容易恢復難。除了環境面的問題,面對未來的國際競爭,要強化創新能力,加強科學技術的研發及教育體系的更新。在社會面,人口結構的問題已逐漸浮現,少子女化及高齡人口比率的增加,社會福祉、老人安泰、健康維護、文化傳承等課題,均為未來永續發展的工作要項。

為追求國家永續發展,行政院成立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由院長擔任主任委員,帶領執政團隊推動國家永續發展工 作,並完成我國廿一世紀議程、永續發展行動計畫及永續發展指標系統等重要文件。此外自民國 93 年起,協助縣市建置永續發展架構及制定永續發展推動計畫,俾利中央與地方共同推動永續發展。

臺灣地狹人稠、自然資源有限、天然災害頻繁、國際地位特殊等,對永續發展的追求,比其他國家更具有迫切性。「永續發展政策綱領」的擬定係基於我國的永續發展現況,參考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理念與原則,以順應廿一世紀的國際潮流,因應全球的趨勢與衝擊,提升政府部門的決策,帶動全民的永續發展行動,落實國家的永續發展。

貳、願景

一、永續發展願景

當代及未來世代均能享有「寧適多樣的環境生態」、「活力開放的繁榮經濟」及「安全和諧的福祉社會」。

二、願景內涵

(一)寧適的環境

在居住環境方面,生活圈內舉凡:公園、停車場、教育藝文場所、醫療保健體育場及無障礙空間等公共設施期盼能逐趨完備;在自然環境方面,因污染防治得宜,且生態保育措施充分發揮功效,臺灣終能恢復「福爾摩沙-美麗之島」的原有面貌。

(二)多樣的生態

臺灣幅員雖不大,生物資源、種類卻相當豐富。全民經由教育及環保意識之提昇,在惜用資源以追求必要的滿足物質生活過程中,應充分體認與其他生物共存、共榮的倫理,由俾令臺灣生物多樣性所建構的功能網更為強化,人人皆可因而享受到大地生生不息的哺育。

(三)繁榮的經濟

面對全球化的廿一世紀,我國的經濟發展更能追求產業之開放良性競爭;加強科技研發、創新,建立綠色生產技術,形成高科技製造業產業體系,成為東亞的智慧型科技島。另一方面,市場交易應力求公平,政府和民間企業皆能提供以「顧客為導向」的服務,消費者權益得以受到充分保障。此外,網際網路因無遠弗屆,金融、保險、電信、運輸、法律服務、會計服務等事業均當全面國際化,從而提昇效率,增進國家競爭力。

(四)福祉的社會

「安全無懼」、「生活無虞」、「福利無缺」、「健康無憂」、「文化無際」應是福祉社會的寫照。當就業安全制度建立後只要勤勞,人人皆有所用;當福利制度完備後,鰥、寡、孤、獨、廢、疾者,人人皆有所養。當醫療體系健全及文化措施豐富後,全體國民之健康及精神皆將精進,進而全民能凝聚共識,珍惜所有,並共同維護社會秩序與安寧,享有無虞無懼的日常生活。

參、基本原則

一、世代公平原則

當代國人有責任維護、確保足夠的資源,供未來世代子孫享用,以求生生不息、永續發展。

二、平衡考量原則

環境保護、經濟發展及社會正義應平衡考量。

三、環境承載原則

社會及經濟之發展應不超過環境承載力。

四、優先預防原則

推動環境影響評估等之預防措施,減少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之破壞。

五、社會公義原則

環境資源、社會及經濟分配應符合公平及正義原則。

六、健康維護原則

經濟及社會發展不得危害國人健康。

七、公開參與原則

永續發展的決策,應彙集社會各層面之期望和意見,經過充分的溝通,在透明化的原則之下,凝聚各方智慧,共同制定。

八、科技創新原則

以科學精神和方法為基礎,擬定永續發展的相關對策並評估政策風險;透過科技創新,增強兼顧環境保護、經濟發展及社會正義之三重目標動力。調整決策機制,並建立落實永續發展之相關制度。

九、政策整合原則

制定永續發展方案,應整體考量生態系統之生生不息;推動永續發展政策,應整合政府及民間部門,使各盡其責、克竟全功。

十、國際參與原則

遵循聯合國及國際公約規範,善盡國際社會一份子的責任;對開發中國家提供的外援,永續發展應列入重點項目。

肆、理念方向

一、塑造好山、好水、好生活的環境品質

強化空氣、水、土地、生物、海洋及森林等自然資源的管理與監測;珍惜並公平、合理分配各種資源,以建立生態豐美及富有文化特色的環境。

二、創造生態平衡的健康城鄉

考量環境涵容能力,在環境負荷總量管制的前提下,推動設置廢棄物處理設備、空氣及水污染源排放處理設備、污水下水道及中水道分離再利用設施;以系統概念,規劃並充實城鄉景觀與公共設施;加強人體健康風險評估,採行災害防範與應變措施等,使國民生活於安全、健康無虞之環境。

三、加強社會福利政策

推動社會福利政策,消除貧富差距;強化原住民及老弱婦孺的各項福利措施,以達社會公平與正義的目標。

四、調整國人生活與個人行為習慣

提倡綠色消費及簡樸生活,注重生活品質以取代奢侈浪費的習性;建立資源循環型社會,落實廢棄物及資源的回收再利用系統,以創造樸實節約的生活環境。

五、推動風險管理及前瞻規劃的經濟發展

(一)推動經濟發展,應強化防患未然之前瞻規劃能力,優先考量生態保育及生物多樣性保育,並對國土之利用,應適度保留環境敏感地、野生物棲息地及原始土地,以維持生態系統穩定均衡,使大地生生不息、周行不殆。

(二)調整能源政策及產業結構,因應全球氣候變遷 加強能源多元化,並研發潔淨能源,發展綠能產業,以保能源安全與長期穩定的供應;加強利用生質燃料,推動低污染、省能源的交通運輸系統,以降低運輸部門二氧化碳排放量;提昇能源效率,調整產業結構,強化清潔生產技術,以確保維生系統完整性,因應全球溫暖化及氣候異常變遷。

六、強化永續發展決策機制

將永續發展的理念融入各個部會的決策過程中,使政策的擬定能夠符合永續發展的理念。發展適當工具並結合重大公共建設計畫先期作業,各部會於政策及計畫研擬過程應進行永續性評估,做為決策之參考。

七、加強永續發展執行力

(一)調整組織架構,充實執行人力

調整政府組織架構,提昇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的功能,並整合生態保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等機構,成立環境資源部;進行政府再造,全力推動「精、能、美」的政策。

(二)充實永續發展相關預算編列

(三)推廣永續發展教育

整合教育資源,加強終身永續教育,並結合社會資源,強化全民永續發展的意識與行動。

八、定期檢視國家推動永續發展成效

因應國際趨勢,擬定及修正國家永續發展指標系統,作為反應施政、檢討國家整體發展政策、規劃施政願景的政策工具。

九、推廣大眾參與公共決策

以全民共識與支持為基礎,尊重少數及弱勢,推動廣泛參與公共及全球環保事務,使社會各階層的智慧充分發揮。

十、協助地方推動永續發展

「夥伴關係」及「全民參與」為地球高峰會之呼籲及推動永續發展之重要關鍵,中央應持續協助縣市政府推動永續發展,俾全面性推動永續發展工作。

伍、政策內涵

一、綱領分為永續的環境、永續的社會、永續的經濟、執行的機制等四項「政策層面」,每個政策層面包含五至六個面向,合計二十二面向。

二、各政策層面下之面向分別為:

(一)「永續的環境」層面包含:大氣、水、土地、海洋、生物多樣性及環境管理等六個面向。
(二)「永續的社會」層面包含:人口與健康、居住環境、社會福利、文化多樣性及災害防救等五個面向。
(三)「永續的經濟」層面包含:經濟發展、產業發展、交通發展、永續能源及資源再利用等五個面向。
(四)「執行的機制」層面包含:教育、科技發展、資訊化社會、公眾參與、政府再造及國際合作等六個面向。

三、每項面向包括序言及議題,每個議題下包含目標及策略。

陸、重點政策暨永續發展政策綱領全文下載永續發展政策綱領


相關資料 
臺灣永續發展目標
臺灣永續發展目標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