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講/問

科學需要更多包容被邊緣化和少數群體的特點

研究人員發現,許多學習者對科學有刻板印象,認為它沉悶、歐洲中心主義,以及男性主導(Johnston, 2013; Özel, 2012; Archer et al, 2010; Tucker-Raymond et al, 2007; Zhai, Jocz and Tan, 2014)。在本章中,我們指出,在許多情況下,學校科學與學習者的日常生活脫節,未能呈現一個與他們有個人親和力的世界。媒體中的科學家形象,例如兒童書籍和雜誌,也呈現了某些刻板印象。為了整頓我們自己的家園,有必要指出,仍然存在著一種男性偏見,認為科學是他們研究、個人發展和職業抱負的自然家園。此外,在世界上的許多地方,貧困施加壓力,排除了許多少數群體參與這一重要的人類努力領域。

關鍵指導原則、模型和策略都集中關注在「永續發展」這一總體術語下所定義的問題(聯合國,2015年)。在嵌入過程中,一些問題比其他問題更容易被識別,一些問題比其他問題更容易解決。範例中使用的映射工具提供了在公民身份、社會正義和性別/社會平等領域發展擴充聯繫和相關性的機會。為了確保在這個總體術語下有效認識到所有有效問題,需要許多範例,我們希望提供的範例將為教科書作者提供有用的主題。

任何範例的合法批評可能是,它限制了對特定一套可持續發展(SD)問題的處理,而排除了其他問題。呈現的科學範例的情況下,不可避免地將焦點放在了物理影響上。然而,應該承認,這些影響所產生的相關經濟、社會學和政治壓力存在著它們的根源。我們對科學教科書作者在嵌入ESD方面可能面臨的困難和挑戰表示理解,並在此預先尊重他們的努力,絕不聲稱擁有所有答案。然而,基於我們的共同經驗,我們希望所有討論和範例突顯了經常被忽視的問題。將ESD嵌入(科學)教科書一直是本章的中心焦點。然而,在深入研究這一領域後,我們希望明顯的是,下一個合乎邏輯的步驟是發展一個全面整合的課程,將ESD作為支持未來世代實踐更可持續實踐和觀點的重要一步。

___

ESD(永續發展教育)為核心的科學教科書應該具備以下特徵:

全球視角與地方實踐:教科書應該融合全球視角的重要性以及地方的具體實踐。例如,描述氣候變化的全球性問題時,也應詳述該地區的特定影響和解決策略。

跨學科結合:ESD的概念不僅僅是環境學的一部分。它還與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個領域交織在一起。教科書應該融合這些領域的知識,為學生提供一個全面的視野。

真實案例分析:透過真實世界的例子來教授ESD的概念,這樣學生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應用這些概念。

問題導向的學習:鼓勵學生思考如何解決實際的永續發展問題,而不僅僅是學習理論。

包容性與多元文化:反映出多元文化的觀點和經驗,尊重所有群體的聲音,特別是那些在永續發展議題上被邊緣化的群體。

批判思考能力培養:鼓勵學生對資訊進行批判性的思考,質疑現有的做法,並提出可持續的替代方案。

行動導向:不僅要讓學生了解永續發展的理念,還要鼓勵他們參與行動,以實際的方式對社會和環境產生正面的影響。

持續的學習:永續發展是一個持續進化的領域,所以教科書應該強調持續學習和自我更新的重要性。

互動性和技術整合:利用現代技術,如增強現實(AR)和虛擬實境(VR),使學生可以體驗和理解永續發展的各個方面。

倫理和價值觀:強調永續發展的倫理考量和價值觀,使學生明白為何我們需要採取行動,以及這樣做的意義。

ESD為核心的科學教科書應該是全面、跨學科、包容性強、鼓勵行動和批判性思考的,並以真實世界的問題和案例為基礎,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所學的知識。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