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講/問

關於上一篇提到關鍵表格,有以下提醒

關於此表格有兩點需要說明。

1.在依據反映價值觀的原則工作時,目的是使隱含的價值觀明確化,將它們彼此聯繫並與與SD(永續發展)相關的共同參考連結(例如,地球憲章的共同指引)。在此過程中,必須區分不同的尺度(觀察解釋商品運輸組織方式的基礎經濟邏輯或觀察我個人的交通選擇)和不同的步驟。

在個人層面工作時,個人價值觀及其在空間中的呈現可能有很大的差異,應該承認並給予它們存在的空間,而不加以評判。這意味著,如果有人更喜歡住在鄉村的獨立房屋,而另一人喜歡住在城市的公寓,首先是明確底層的價值和需求(在第一種情況下是「我喜歡寧靜和在田野玩的可能性」;

在另一種情況下是「我喜歡遇到其他人和靠近城市活動」),而不對其發表評論。第二步可以將表達的價值觀放入不同角度,考慮他人的價值觀以及每種生活方式在個人和集體層面以及對自然環境的利與弊(如果每個人都有一個獨立的房子/每個人都住在公寓大樓,對我、他人和環境意味著什麼?)。

第三或另一步驟可能是進一步的視角,並與全球公認的文件,如地球憲章,明確地將每種生活方式進行比較。或者基於資源的可用性設計一個練習:你有X平方米來容納X人,你會計劃怎樣的住宿?(參見3.2節中第二個與ESD相容的現有範例的評論)。

基於此,第四步將可能討論生活和組織空間的替代方法,考慮到上述因素。如果直接從學習者的角度工作可能會被污名化或不相關,替代方法是使用「外部」的預先存在的範例或在另一尺度上工作。

簡而言之,與空間組織相關的價值觀的工作不僅僅是告訴學習者什麼是對或錯。VareScott2007年,第193-194頁)承認,促進「行為和思維方式,其中這種需求被清楚地確定和同意」(例如,回收)的規定性措施在短期內可能是有意義的。

但是,他們補充說,長期內批判性地思考這些同樣的規定並「測試SD」的想法是至關重要的(例如,生產較少的廢物可能比回收更合適,或者回收基礎設施可能會奪走那些從回收中謀生的貧窮人的就業機會)。換句話說,儘管他們認為規定性和反思性的方法都是互補的,但他們寫道,「未來將更少依賴於我們現在受到培訓做正確的事情的遵從,更多依賴於我們分析、質疑替代方案和協商我們的決策的能力」。

2.表格中的一些建議引導學習者進行自我探索、實地考察和與非教育行動者互動。儘管這些活動不能僅通過使用教科書來實現,但教科書是一個中心的學習工具,以便說明、研究方法和允許有意義地制度化所獲得的知識,如在取得知識下所建議的。然而,這意味著教科書不能被用作一個「現成的食譜」,但需要老師的積極角色,他更像是一個學習教練而不是知識傳播者。

___

透過上述提出以下幾個觀點

價值觀的重要性:文中強調了將價值觀明確化和理解它們如何影響我們的選擇和行為。這提醒我們,在永續發展教育中,不僅要關注具體的行動,還要深入了解背後的價值觀和動機。這樣的反思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選擇,並開啟對永續發展的深刻討論。

多層次的觀點:文中提到了需要區分不同的尺度和步驟。這表明,在考慮永續發展問題時,我們應該從個人層面到集體和全球層面進行分析。這種多層次的觀點有助於我們更全面地理解問題,考慮到不同利益相關者的立場。

反思和規定性措施的平衡:文中提到,規定性措施(例如,政府對回收的規定)在短期內可能是有效的,但長期內需要培養批判性思考能力。這提醒我們,永續發展教育不僅僅是灌輸「正確」的行為,還應該培養學習者的批判性思維和能力,以評估和適應不斷變化的情境。

教材和教師的角色:文中強調了教科書作為學習工具的重要性,但同時指出,它需要教師的積極參與,教師更應該是學習的引導者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這提醒我們,在永續發展教育中,教材只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教師的角色是引導學習者進行深度思考和實地體驗。

強調了永續發展教育應該是一個啟發性和反思性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灌輸知識和規則的過程。它鼓勵我們深入思考我們的價值觀、行為和選擇,並考慮到多層次的視角,以更好地應對永續發展的挑戰。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