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講/問

你可以使用以下情境來進行「堅持立場」活動,將以下的兩個情境應用於學生。你可以複製並貼上這些情境及相應的問題到「堅持立場」的講義上。

1.「抗議活動」:在一次抗議活動中,人們高呼口號,集結表達對另一群人的仇恨情感。後來有人從抗議活動中收集了照片,並開始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要求大家幫助識別抗議者。一旦抗議者被識別出來,人們公開羞辱他們的仇恨觀點,並向他們的雇主施壓,要求解雇他們。你是否同意在網上公開點名抗議者的做法?為什麼,或者為什麼不同意?

思考常規

讓學生使用「堅持立場」的思考常規和講義:堅持立場退後一步再次看一看超越表面。

深化問題

抗議者的工作是否重要?如果抗議者是一名教師而不是一名卡車司機呢?

如果抗議者是一名青少年呢?他們應該面臨終身後果嗎?

如果學生們出現在照片中,是因為他們參與了抗議,還是只是站在旁邊觀察?如果我是老師,我參與了抗議並出現在其中的一張照片上呢?

如果Twitter上的人確認了抗議者,但沒有進一步試圖讓他們的雇主參與呢?

如果抗議者是為了支持更嚴格的槍支管制法而集結呢?還是為了主張擁有槍支的權利?

如果抗議者面臨後果,言論自由是否「受到保護」?

2.「線上直播打鬥」:學校剛剛結束了一天的課程,Aruv正在走廊裡尋找Drew。在最後一節課中,一位同學告訴Aruv有關DrewAruv的妹妹說了一些不禮貌的話,Aruv準備與他決鬥。Indira拿出手機,開始跟蹤Aruv,在他穿越走廊尋找Drew的過程中錄製他的行動。她正在進行直播,線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觀眾,鼓動著Aruv。當Aruv找到Drew時,他們開始打鬥,現場聚集了一大群人。周圍的人都站在他們的手機後面,錄製這一幕。最終,一名老師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制止了打鬥。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學校調查了發生的事情,決定將AruvIndira都停學。人們錄製、直播或張貼打鬥的行為是否可以接受?為什麼,或者為什麼不可以?你認為Indira是否應該受到後果,與Aruv一樣?為什麼,或者為什麼不是?

思考常規

讓學生使用「堅持立場」的思考常規和講義:堅持立場退後一步再次看一看超越表面。

深化問題

→ Indira錄製打鬥的動機可能是什麼?這重要嗎?

如果Indira只是希望這段影片走紅,讓她變得出名呢?

如果Indira說她害怕Aruv,而且周圍沒有成年人,她不知道該怎麼辦呢?

在錄製暴力行為時,是否有時候是有益的?

在錄製暴力行為時,是否有時候是有害的,或者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如果只有一名學生錄製打鬥,相較於有20名學生錄製打鬥,會有何不同?

---

將上述兩個例子,修改為永續發展的示例

應用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觀點重新詮釋上述情境:

1.「公開抗議」:在一次抗議活動中,人們高呼口號,表達對其他群體的仇恨情緒。抗議者後來從活動中收集照片,開始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要求大家幫助辨識抗議者。一旦抗議者被識別出來,人們公開指責他們的仇恨觀點,並施壓雇主解雇他們。在SDGs的框架下,這引發了關於言論自由、社會和平、以及社會公義的問題。是否有方法能夠在推動社會變革的同時尊重不同的意見和觀點?

思考SDGs

SDG 16:和平、正義與強化機構

SDG 10:減少不平等

深化問題

在追求公平正義的同時,我們如何保護言論自由?

不同職業的抗議者是否會受到不同的社會反應?

青少年抗議者是否應該面臨終身後果?

2.「網上轉播打鬥」:學校放學後,Aruv在走廊裡尋找Drew。在最後一節課中,一位同學告訴Aruv有關DrewAruv的妹妹說了一些不禮貌的話,Aruv準備與他決鬥。Indira拿出手機,開始跟蹤Aruv,在他穿越走廊尋找Drew的過程中錄製他的行動。她正在進行直播,線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觀眾,鼓動著Aruv。在SDGs的視角下,這牽涉到尊重個體尊嚴、促進和平與公平、以及減少不平等。

思考SDGs

SDG 16:和平、正義與強化機構

SDG 5:性別平等

SDG 10:減少不平等

深化問題

錄製打鬥的動機是否能夠反映出社會中的不平等現象?

社交媒體如何可以成為促進理解和和平的平台?

在這種情況下,錄製和轉播打鬥是否符合尊重他人尊嚴的原則?

這樣重新詮釋情境,可以讓學生從永續發展的角度思考,促使他們更深入地理解SDGs的價值觀。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