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學走動式工作坊偏鄉國中小結合社區永續發展_活動紀錄2-1

第二天上午 走動式工作坊 樟湖社區_豐達製茶廠
110.03.26

豐達製茶廠負責人蘇信裕:

從茶葉的產銷班的採茶、製作到販賣的一貫作業,豐達茶廠雖然背負沉重的人力成本,但仍嚴守每一道茶葉的製作工序,因為每個步驟都會影響最後呈現的茶香與風味。而茶廠未來的隱憂是傳統喝茶的老年世代逐漸老去,而年輕世代的習慣多數是喝咖啡和手搖飲,而手搖飲茶葉的來源幾乎是進口,豐達製茶廠急需將喝茶的傳統延續拓展至新世代,否則未來的茶葉的消費客群將面臨斷層。



 

型染體驗_華山教育農園_王淑宜教授

    來自新北三峽三角湧文化協進會榮譽理事長,現任雲科大社區營造專業講師的王淑宜老師,將藍染之一的技法型染透過體驗課程進行教學,有別於一般常見的蠟染與縫染,從糊的製作開始,親自示範教學,分享石灰粉與生黃豆粉的最佳比例給大家,採用數位科技的型版雕刻,結合天然的植物染劑,試圖將大菁植物染的林下經濟發展作為延伸地方創生與產業創新的可能。



 

樟湖國中小校本課程發展脈絡_陳清圳校長

目前偏鄉問題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自信心低落,與山林脫節,更缺乏強烈的學習意願,現行的教育現況是台灣有三分之一是六班以下的小校,因此校本課程應該包括孩子們的身心發展,將學校、社區、家庭及社會加以連結,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因此樟湖的終極願景是希望搭建一個讓孩子樂於學習及表現自己的舞台。

 

本校也舉辦一連串的課程,將家庭與學校連結,視家長為學校的共同經營夥伴,邀請家長參與,一同納入孩子的生長脈絡,拉拔孩子一起成長。鼓勵教師進修,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生態學校的核心信念,也是地方創生的核心價值,將SDGs與地方學串接,規劃課程及接軌國際等都是樟湖國中小的發展脈絡。樟湖的四大教學支柱及樟湖的生態概念,源自於東方思想到道家的天人合一,內涵生態中心思想,若以人類中心主義缺乏人與環境間的互動關係,從自己到世界,透過問題解決模式、科研探究模式等將本校五大教學特色:個人、社交、品格、文化、永續發展結合,建構學生的核心素養,從學校開始拓展至家庭、社區等場域,加以連結串聯,作為社區永續發展的基礎,進而設計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核心價值。

 

 

三、綜合座談:

樟湖陳清圳校長

回溯兩天走動式工作坊的內容,結合社區發展三軸線進行共學活動,邀請此次所有的與會者未來持續與樟湖進行交流互動。

 

 

 

計畫主持人張子超教授

接著由分享活動心得,接連舉辦長榮百合國小、台東桃源國小及樟湖國中小的走動式工作坊,可以深刻感受到學校各自的文化、社區情境與在地產業的間差異,各校如何經營運作與校長的個人特質也有很大關係,也會影響教師彼此的工作氛圍,樟湖教師與同仁們的能量有別於傳統偏鄉學校被動消極的作為,也有助於未來計畫執行的效益。

 

委員靜宜大學顏瓊芬教授

此次走動式工作坊的觀察與收穫,透過樟湖的科研教學體驗,發現開放式探究能力的培養對於學生的創造力有很大的助益,僅利用簡單的引導與校園植物分類活動操作,協助教師體會在教學現場的鷹架理論的運用,包括學生在學習時鷹架何時給、給什麼鷹架、給多少,都是提供教師在設計課程時需要不斷反思與修正的課題。

 

委員中科大何昕家助理教授

經過這兩天工作坊的各種操作與經驗,參與者在工作坊所獲得的體驗內化後,實際帶回去學校應用與現場教學,還有在社區林下經濟的討論方式也很適用學生們在進行任何議題的討論,包括觀議課等都是走動式工作坊很重要的目的。通常教師對於知識的傳授抱有濃厚的焦慮與不安,擔心沒有將所有的知識教給學生,而在樟湖的科研課程中,主任擺脫傳統的知識先行,將引導的鷹架設計在活動裡面,讓學生主動去發現知識。從清圳校長先前分享他過去多年經驗累積下來的理念,整理成三個觀點,包括本體觀、知識觀、倫理觀都很值得所有與會者自省,因為現在時空背景和時代變遷,教師應該要定位自己的角色,結合子超教授所說的價值觀,就能認知自己身為教師應該要教給學生的不是只有知識,還有應該具備的各種素養及能力。

 

委員義守大學林慧年副教授

如何將本計畫的課程教學研習更深化,初衷就是透過走動式工作坊讓大家進行各種的探索和討論,因為每個學校的背景和特色不同,經過參與其中的探索和滾動式的修正,可以再延伸至學校其他面向的發展,作為不同情境在經營管理或運作模式上的參考,這也是走動式工作坊的核心價值。

 

委員暨南大學林幗貞助理教授

以家長身分看待108課綱的學習素養,本計畫在走動式工作坊的推動及滾動修正下,往新時代持續邁進,因為資訊取得的便利性,知識不再是僅由老師單向提供,因此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與文化脈絡的探索,將更適切於國中端的學生,從國小的社區永續課程的發展更能順利銜接國中的課綱,不需斷裂在國中升學階段,展望不斷變動的世界,本計畫會是國中學生素養學習的契機,持續擴大學校與社區永續發展的可能性,也是未來計畫進階版可以努力的方向。

 

與會者新竹峨眉國中陳姿利校長

感謝有這樣的機會,可以從走動式工作坊裡找到組織的脈絡與架構,用自己的論述和紀錄,逐步將各自學校的理念和模組建立起來,峨眉和和樟湖同是KIST的同盟,大家都有各自的理念,但是要落實需要有方法論,回歸自己的學校和社區,找到可以共生共榮的方式。

 

 

與會者高雄龍華國中呂淑媛校長

很佩服樟湖國中小在這樣的小地方設計豐富的課程,科研課的科學方法和技巧對孩子在學習、研究的過程中很有幫助,龍華多是運用AR、VR等的線上數位的資訊科技讓學生與國際連結,老師需要很多時間和心力去規劃及發展這樣在地化的課程,可是家長重視成績,又擔心課業太少,其實這是最兩難的地方,如何去突破,龍華國中目前有社會科的老師努力在嘗試不同的模組,不知道招生的狀況是否會有影響,這次的走動式工作坊真的收穫非常多,感謝大家。

樟湖陳清圳校長總結

僅代表樟湖所有的團隊謝謝大家,我們的老師們都很年輕,充滿能量,但經驗不足,有做不好的地方請大家多給我們指導,因為是社區永續計畫是不斷往前滾動的一條路,因為是永續所以必須要有一些理念貫穿,因為是永續所以必須跟在地社區結合,還要有熱情、無私的付出,這是社區永續的三個精神。最後再次謝謝大家,祝大家回程的旅途平安。

 

推薦內容